快過年了,5歲男孩掉進開水鍋重度燙傷
虎年春節,當萬家團圓時,磐石市5歲男孩強強(化名)卻在病床上忍受著疼痛。因為燙傷,他不得不和家人在醫院過年。
燙傷面積19%
時間回到1月14日……
強強和小伙伴在炕上玩耍,正玩得高興時,強強因猛地后退而撞開了窗戶,仰面栽進了一窗之隔的開水鍋里。家人立即把強強送到當地醫院,但因條件有限,當地醫院建議到上級醫院治療。在燙傷5個多小時后,強強輾轉來到長春市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。主治醫師馬麗娜立即進行檢查,發現燙傷部位集中在強強后腦勺、后頸部、后背和雙側上肢,燙傷面積達19%,屬于重度燙傷。醫院為強強開辟綠色通道,醫生迅速建立靜脈通路,補液抗休克,液體復蘇,糾正電解質紊亂、低蛋白血癥和低血容量休克癥狀,同時進行清創。在住院治療22天后,強強燙傷創面基本痊愈。正月初六,強強出院了,但后期還需進行抗疤痕治療。
▲圖片分別為強強剛入院時情況、入院第10天、出院時創面愈合情況(圖片做了模糊處理)
這3個年齡段易燒、燙傷
馬麗娜介紹,1~2歲兒童剛學會走路,好動,但走路穩定性差,好奇心強,意識不到危險性,容易扒翻熱水杯、熱水壺、熱飯碗或跌坐在熱液上,進而被燙傷;2~5歲兒童活動范圍大,好奇心增強,活潑好動,喜歡互相追逐甚至打鬧,但由于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,活動穩定性仍較差,回避反應遲緩,常模仿大人或電視廣告,易發生燃放鞭炮、玩火引起的燒傷;5~10歲兒童戶外活動增加,易發生電燒傷及化學燒傷。
兒童燒、燙傷的預防
家庭是造成兒童燒燙傷的主要場所,日常生活中,家長應做到以下4點:妥善放置家庭中易引起燒燙傷的物品,如開水壺;室內插座、開關的安裝,要有必要的防范措施,以免兒童觸及;禁止兒童玩火、放炮;加強兒童安全教育,減少燒、燙傷的發生率。
傷后正確處理方法
請記住“沖、泡、脫、蓋、送”。燒、燙傷后應迅速脫離熱源,中小面積燒燙傷立即用冷水沖洗15~30分鐘;將燒燙傷的肢體浸泡在水中;脫去受傷部位的衣褲、鞋襪;覆蓋創面后立即送醫院,接受正規治療。
注意:盡可能保持水泡皮的完整,以減少感染機會;禁止外涂有顏色的膏劑或藥物,如龍膽紫、油膏、牙膏等,以免妨礙創面深度的判斷,盡量降低在清創過程中患兒的痛苦。
長春市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安全過假期,健康、快樂每一天!